佛历:
日历:

首页

真容法师开示《禅宗知识》第二十三讲

作者:      来源:      日期:【2025-03-25 09:22:37】
  12月14日上午9时30分,“归元讲堂”礼请真容法师开示《禅宗知识》第二十三讲。
  本次讲堂,真容法师继续围绕“中国禅宗的特色——话头禅”进行开示。
  话头是参禅时参悟的对象,是用以发起疑情的工具,也可以说是开悟明心的钥匙,是敲门砖,用一句疑情代替所有的妄念,以一念代万念,去除妄念,是明心见性的方便法门。
  话头有两大特点,第一,话头是无意味语,无意味语就是无理路,不可思议,不予思考,没有答案。
  古人说:“语中有语,名为死句。语中无语,名为活句。”
  什么是语中有语呢?有人问:“何为佛性?”答:“真如也!”此是语中有语,有答案的话就是语中有语,就是死句。为什么是死句呢?因为有了答案,疑情就发不起来了,故称死句。
  什么是语中无语呢?有人问:“如何是祖师西来意?”答:“东壁打西壁!”此是语中无语,没有答案,是活句。因为你答东壁打西壁,人就会生起疑问,祖师西来意怎么会是东壁打西壁呢?这样能引发人去猜想。你一去猜想这个问题,疑情就会显现,疑情显现就是与道相应,所以叫活句。所以我们参禅要参活句,即没有答案的句子,不参死句。
  第二,话头都是疑问句子。
  如:念佛是谁?狗子有无佛性?万法归一,一归何处?父母未生之前,如何是你本来面目?等等都是能发起疑情的活句。
  参话头的目的是发起疑情,所以每个话头都是一个疑问句子,是要我们的身心都投入到疑问上。小疑小悟,大疑大悟,不疑者不悟,在参禅的过程中,疑问越大成就越高,内心产生大疑情、大疑团,才能得到大的开悟,没有疑情,不能开悟,所以我们要学会怀疑并寻找答案。
  参禅的目的,简单的说在于明心见性。心性者,众生本源,了生脱死,超出三界,不受后有,度己度人,普利群生。明心见性,必须真参实证,非徒能诵经说法便谓之。
  怎么样参话头?“念佛是谁”就是一句话,这句话在未说的时候叫话头,既说就成了话尾,我们参话头就是要参“谁”字,未起时究竟是怎样的?比如,有人在这里念佛,另一个人说:“念佛是‘谁’啊?”答曰:“念佛是我呀!”再问:“念佛的是你,你是口念?还是心念?若是口念,你在睡着时何以不念?若是心念,你死了为何不念?”我们就是对这一问有疑,要在这疑的地方去追究它,看这话头到底从哪里而来?是什么样子?微微细细的去返照,去审察,也就是反闻自性。
  当疑情大到一定程度,机缘成熟,瓜熟蒂落,即得开悟,即能证得妙有空性和如如不动之性。
  讲座结束,真容法师领众回向,信众起身合掌,感恩法师精彩开示。